12月25日,由中國地震局指導,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主辦,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4所承辦,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區應急管理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防災減災千場科普講座”公益活動最后一場核心講座在河北三河市燕郊高新區管委會舉行。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馬宏偉教授受邀作題為《打造智慧城市基石-創新城市生命線防災應急技術》的科普講座。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展部部長趙富森主持活動,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興業、中國航天科工304所副所長王學勇等領導出席講座活動,燕郊高新區應急管理局王俊華局長致辭。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快手號、人民網人民號、央視頻號、Q學友等平臺進行了直播和轉播,截至發稿前,已有超過50萬名觀眾通過線上觀看。
講座上,馬宏偉教授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的重要性和智能監測預警的方法、技術及裝備研發等研究進展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特別是通過中西醫看病的案例類比結構的健康監測,形象貼切,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報告中系統介紹了安全預警、狀態監控、裝備開發和綜合決策救援等核心要素的解決方案,包括基于數據驅動的安全預警技術、基于現代通訊及智能傳感的健康監測技術、創新防災減災救援裝備研發工作、多元信息融合風險評估平臺搭建等,指出信息化與大數據、智能化深度融合,創新發展5G+北斗通訊、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為防災應急技術帶來了新思路。最后,馬宏偉教授結合典型工程應用案例,介紹了我校科研團隊目前在“城市大規模建筑群地震災害風險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大型橋梁地震安全性在線監測系統應用”等重點科技攻關工作中取得的創新成果。報告內容新穎、案例豐富,受到線上、線下觀眾的熱烈歡迎。
講座結束后,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為馬宏偉教授頒發了“首批高端智庫專家”聘書。

馬宏偉教授科研團隊從2008年以來長期致力于城市生命線工程防災減災研究,相關工作經歷和研究成果包括:完成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設立的重大咨詢研究項目“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的子項目——“公共安全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30)”;完成“港珠澳大橋初步設計階段安全風險評估”項目;研制出“大型橋梁地震安全性在線監測系統”,服務于港珠澳大橋的運營管理,目前該系統已升級為“重大建構筑物地震安全性在線監測與評估系統”,安裝在樂昌水利樞紐和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重大工程結構和重大科學裝置上;編著《生命線工程災害應急管理》專著,開發“佛山市防震減災安全決策與服務平臺”等。近年來,團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1項,承擔粵港澳聯合研究團隊1項,課題負責省重點領域1項,國家自然科學金1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3項,發表SCI期刊論文77篇,其中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2篇,授權發明專利26項,出版專著3部,編制標準2部,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學界廣泛關注和肯定,并應用于多個重大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