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省教育廳、省科技廳、東莞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
2020年11月28日,在我校剛啟用的楊振寧教研樓舉行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共建工作推進會。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龔建文,東莞市人民政府市長肖亞非、副市長黎軍、秘書長黃橋法、副秘書長賴少瑜,松山湖管委會主任歐陽南江,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校長馬宏偉等參加會議。

會上,馬宏偉介紹學校最新建設進展。一年多以來,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技廳、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措施,推動學校持續跨越式發展。學校在人才培養、深化改革、學科建設、科研學術、服務地方等方面收獲碩果:被列為廣東省高校“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試點單位;被列入全省首批重點領域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入選國家、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獲批3項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工程科學進入ESI全球1%學科;新增機械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次牽頭申報2019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217萬元支持,年度科研總經費4.9億元等。
景李虎表示,近幾年東莞理工學院發展建設突飛猛進,無限的可能性和創造性在這里呈現。他指出,東莞市有獨一無二的制造業基礎,有松山湖的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還有適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優良環境,學校要利用好周邊利好因素,加快建設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學校要堅決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主動融入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等區域科技重大創新體系,深度參與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加快特色發展;做好學校高質量發展,爭取在2025年實現學校提出的六個倍增、綜合實力要進入全國100強、理工科高校要進入全國40強;進一步謀劃學校的創新發展,集中力量做好明星專業,做好核心學科。

龔建文指出,學校在重點建設智能制造、綠色低碳、創新服務三大學科群,圍繞聚焦新材料、信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等四大領域,建設16個新一輪校級重點學科等工作均取得很大的進展,在共建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績。“這充分說明了東莞理工學院綜合辦學實力不斷提升。”龔建文表示,東莞理工學院要把科技創新作為建設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的重要抓手,抓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與松山湖周邊的大科學裝置、高新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東莞理工學院是東莞高等教育的長子,是東莞的明珠,我們真的寄予厚望。”肖亞非指出,學校要與東莞市城市發展定位高度契合,當前東莞市大量中小企業面臨轉型升級遇到的各類“卡脖子”技術問題,學校要培養更多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切實為東莞市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與技術服務;學校要努力搶抓機遇,對標一流,將重點學科、重點專業規劃好,打造全國知名一流專業;要加強與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和企業重點實驗室聯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走出一條新型的辦學之路;要在東莞科創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擔當重要的角色;要加強國際合作辦學,努力將學校建成國際化、灣區化的新型示范校。東莞市委市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財物支撐,為學校高水平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成洪波表示,學校一定會認真貫徹落實會議要求,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黨對學校一切工作的領導,搶抓“三區疊加”重大機遇,持續深化改革,全面參與和服務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力爭能在新的發展周期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更好地滿足東莞城市和產業對人才技術方面的需求,實現學校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未來5年,東莞市計劃新增投入40億元、東莞理工學院自籌10億元,進一步增強師資力量、擴大研究生規模,力爭新增為博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并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
